SharePoint
A- A A+
Home > About TTSH > News > 掌握健走诀窍步步为“赢”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北欧式健走教练叶清源(左一)积极推广这项运动,他在新加坡植物园 进行指导课。(龙国雄摄)​​​

Lianhe Zaobao (23​ May​ 2023)​

多步行有益身心众所周知,但走路的方法不止一种,不同健走方式有何利弊?没有运动习惯或行动不便的人,该如何踏出第一步,逐渐加强自己的步行能力?物理治疗师、足部诊疗师和运动医学医生解析步行的益处,强调应循序渐 进,安全第一。怎么走,走多远,往哪里走,每个人有各自的步伐和节奏。​

比普通步行运用更多肌群

​陈笃生医院运动医学及外科受训专科医生梁嘉杰指出,北欧式健走利用上半身肌肉与手臂的力量,对健​走杖施力并往前推进,因此比普通步行运用更多肌群,例如上半身肌肉,身体燃烧的热量也更高。

​他引述2013年完 成的一项 系统性综述(systematic review)报告,说北欧式 健走比快走更 能改善静态心率(人体在完全静止状态下 的心率)及耗氧量。 

梁嘉杰医生说:“想试 试不一样的运 动,或想燃烧 比普通步行更多的热量,可以考虑这种健走方式。安全的做法是报名上课。”

​快走或马拉松健走要量力而为​

​不想购买健走杖,又想提升步行难度,可考虑快走与马拉松健走。

物理治疗与足疗诊所Physio & Sole Clinic的物理治疗师杨健祥说,如果跑步会导致膝盖或双脚疼痛,可考虑快走。快走和跑步一

样属于心血管运动,可为心血管健康​带来一定效益。虽然走起来费劲,但关节承受的冲击较跑步轻。

他提醒,快走要选择在安全的环境(例如相对平坦的道 路),或自己熟悉的环境,以降低跌倒风险,避免受伤。

此外,要注意时长和强度。 梁嘉杰医生解释,快走时心率加快,下肢肌肉要“加倍努力”, 不习惯快走的人可能很快感觉疲累,肌肉会酸痛。“所以一 定要从自己感觉舒适的节奏开始,再渐渐增加步行时间和步速,如此一来就能避免过度劳累或受伤。”

另一选择是马拉松健走,即一次过走42.2公里。 梁嘉杰医生说,如此长距 离的健走需要相当出色的有 氧运动能力,心血管和肌肉也要有一定的耐力,所以一定要有足够培训,他认为运动新手不宜贸 然尝试。

杨健祥的看法相似。他说,正如参与其他比赛或大型体育活动,健走42.2公里之前一定要做足准备,而且可能是从几个月前 就开始准备。“想参与长达6至9小时的活动,一定要了解自己的 体能水平。如果下背、臀、膝或 双脚感觉疼痛,长距离的步行会让疼痛加剧。”​

有运动损伤亦可步行

无论是尝试新的健走方式, 或是受伤后重新开始步行,都是一种学习过程——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步伐,调整期待。

Physio and Sole足部诊疗师沈贝骎说,只要调整强度,大部分运动损伤的患者都能把步行当作运动。不过,若有任何疼痛,例如膝盖痛,首先要了解起因,并留意自己走多久或走多远会引发疼痛。

步行的地点也很重要, 某些地形(例如上坡路或下坡 路)可能走起来脚特别痛,她提醒说,如果平衡感或本体感觉 (proprioception,又称肌肉运 动知觉)有问题,不宜在跑步机上或野外的自然步道健走。

沈贝骎指出,大部分的脚伤或踝伤都是因为“太快做得太多”(doing too much too soon)所导致,例如平时久坐不动,出国旅行时却一连多天走了很多路,身体习惯不来。正因如此,她指出:“像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,又称跑者足)这类损伤,常常发生在放假 时或度假后。同样地,如果很快地投入一项新运动,没有给身体足够时间调整过来,也会有类似损伤。”

杨健祥以足底筋膜炎为例说明患者的情况:每天走的第一步会痛,但继续走,疼痛会减少。 不过,要是走得太多,疼痛又会加剧,所以患者必须清楚自己能 走多远才不算走得太多。“如果脚痛或膝盖痛,又想把健走当运动,应该策划步行路线,确保间中有板凳或适合的地方休息。”

要是肌肉酸痛没有随着时间缓解,或是关节疼痛,那可能就是受伤了。遗憾的是,我们无法百分百预测什么时候会受伤, 但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,并且穿上适当的鞋子,便能降低受伤的风险。
​ ————沈贝骎​

​当然,刚开始新运动,或走得比平时多时,肌肉或双脚有点酸,有点累,绝对是正常的。沈贝骎说:“不过,要是肌肉酸痛没有随着时间缓解,或是关节疼痛,那可能就是受伤了。遗憾的是,我们无法百分百预测什么时候会受伤,但留意身体发出的信 号,并且穿上适当的鞋子,便能降低受伤的风险。”​
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蔡依倩:体力加强了,可试着上下楼梯;安全第一,记得使用扶手。 (蔡家增摄)​​​​


步行习惯 有助年长者避免孤立

受访医生、物理治疗师和足部诊疗师异口同声地说:步行是一般人平时会从事的活动,属低冲击(low impact)的运动方式,即不会过于压迫关节,因此无论年龄或体能水平如何都能安 全健走。

不过,如有特殊情况,或是患有某些疾病,就必须加倍留意步速,以及步行距离和时长。

梁嘉杰医生举例,心脏或肺有状况的话,健走时可能感觉不适;若有肌肉骨骼损伤,在康复初期也可能难以行走,所以培养健走习惯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疗人士。

听取医生的意见,就能安心行走,行动不便的年长者亦然。

陈笃生医院社区保健团队首席物理治疗师蔡依倩指出,患有慢性疾病的年长者可能走得比较慢,活动范围有限,或许担心跌 倒,也可能无法自理,如果因此减少活动,甚至不愿多走几步, 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,进而感觉孤立无援。

蔡依倩说:“我们无法逆转慢性疾病以及老化对人体造成的影响,但我们可以通过体力活动延缓退化的速度。”

她指出,步行是自然而且让人感觉熟悉的活动,何况步行无需特别器材,就能轻易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把步行变成习惯,有助年长者保持独立,以及保留活动能力。

​年长者能够步行,就可以走出家门,扩大活动范围,例如到邻里乐龄中心,如此一来就能缓解他们可能感觉到的寂寞或孤立 感。

体力不够或行动不便可从家里开始走​

​我们或许习惯把健走当作户外活动,但要从步行中获益,其实可以留在室内,不一定要走出家门,特别是对年长者来说。

​蔡依倩强调安全第一,虚弱的年长者可以在家里步行,因为既安全又熟悉,必要的话可以扶着厨房柜台或沙发练习,但要记得把

地板上的杂物清掉,例如电线,以免不小心被绊倒。

​步行能力和信心加强了,即 可逐步扩大活动范围。“先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 间,一天可以走几圈。待耐力加强了,便可走出家门, 先在走廊走走,再到组屋楼下,然后走到邻里其他地方。”

​她建议年长者到全岛多个公园与绿色空间步行,也可借由公园连道(PCN)走到自己的邻里以外更远的地方。“越来越多证据显示,常常接触大自然和绿色空间,对身心健康都有正面影响。”

​无论怎么劝,家中年长者都不愿意步行怎么办?蔡依倩强调必须好好沟通,尽可能了解对方不愿意步行的理由,而不是一味 认定他讨厌步行;例如对方可能 是担心跌倒,那就提议使用助行器,或是安排亲人陪伴左右。此外,可考虑以对方喜欢的事物为 “卖点”,例如提议一起步行去 心仪的餐馆用餐。

​怕热怕晒?商场是不错的步行地点。蔡依倩说室内环境一般 比较平坦,跌倒风险较低,不过也要注意时间和人潮,尽量选择非繁忙时段,就不担心商场太拥 挤。

​平衡感不错的话,亦可使用跑步机,好处是可以维持一定的 步速,也可渐渐加快步速,锻炼体能。​
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陈笃生医院社区保健团队的首席物理治疗师蔡依倩:在家步行的好处是较户外安全,必要的话可扶着柜台走。(蔡家增摄)​​​​


步行前的准备

​步行看似简单,但要避免受伤,一定要做好准备,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。

​兀兰医疗集团足部诊疗师 Seri Musfirah Mustafah(音译 丝蕊)提醒想多步行的年长者和体力较弱者,要走得安全,并从步行中获益,一定要记得下列重点:

  • 步行前要暖身,即伸展小腿、大腿后肌和足踝等,这些动作有助改善脚部柔软度和关节的活动范围,亦可预防肌肉拉伤和其他损伤
  • 要一开始就快步走,前5至 10分钟先放慢速度,接着再渐渐加快。
  • 必要的话应使用助行器。 
  • 选择舒适并有足够支撑力的鞋子,有助避免双脚起泡,出现老茧或有其他损伤。新买的鞋子应该先在家试穿并走动15至20分钟,接着脱下来查看,若起泡或有其他不适,建议不要穿出 门。 
  • 携伴而行,既可彼此鼓励,万一发生意外也有人照料。 
  • 步行前后以及步行过程中都要适当补充水分,特别是天气炎 热潮湿时。 · 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,有任何疼痛或不适,就要好好休息, 或放慢步行速度,减少步行距 离。要是呼吸困难,头晕,或胸口、下肢有任何疼痛或不适,一定要停下来休息。 
  • 步行后做缓和伸展运动,有助缓解酸痛或僵硬的肌肉,促进血液循

​丝蕊说:“开始任何步行计划前,应该咨询保健医疗专业人士,确保它符合你的需要和健康状况。如此一来,即便是体力较弱者,也能够安全并有效地把健 走纳入日常生活中,从而改善健康和生活品质。

















2023/08/16
Last Updated on